现代名人
- 现代郑氏中的无名英雄郑仲坚
- 时间:2016-12-20 10:01:41 来源: 世界郑氏网 编辑: 郑天飞
现代郑氏中的无名英雄郑仲坚
郑仲坚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纪念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宣部、国防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环球网、东方网、凤凰网、澎湃网等全党全军全国及港澳的主要报纸和国家机关网站都在要闻版同时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我党隐蔽战线烈士冷少农同志的革命故事》。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以这样高的规格,在这样大的范围内同时发表一篇文章,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实属罕见。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发现这篇文章与以往对冷少农烈士的宣传不同的是,文章中多了一个人物——郑仲坚,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又一位无名英雄,是他为冷少农烈士提供了国民党对我中央根据地“一二三次围剿”的绝密军事情报,对取得“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1]
郑仲坚是何许人也?他是周恩来和冷少农二次东征时介绍入党的一位特别党员,是周恩来安排在何应钦身边一个内线,冷少农烈士担任了周恩来和郑仲坚之间的单线联系人,承担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当冷少农被叛徒出卖被捕后,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位具有战略价值的战友。[2][3]
在国民党对我中央根据地“一二三次围剿”时期,郑仲坚是何应钦身边的红人,一直担任何应钦的中校侍从参谋,在何应钦改组南昌行营后,担任了国民党第一个军事情报机关“南昌行营调查科”的上校科长,后又兼作战科长,参与制定蒋介石何应钦对我中央根据地“一二三次围剿”的计划。[4]
这位共产党军事情报系统的前辈,同时又是国民党军事情报系统的创建者,创造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一个可以改写历史的奇迹。
全国解放后,为了解放台湾,做何应钦的工作,郑仲坚奉命守口如瓶,不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直到这次中央解密这段历史,他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参考:
[1]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宣部、国防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环球网、东方网、凤凰网、澎湃网等,2016年10月22日:《我党烈士冷少农同志: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
[2]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冷少农传略》,2011 年 12 月第 1 版,2012 年第一次印刷, 第 25 页。
[3] 中共贵州省党史研究室、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合办杂志《征程》,2014 年第 4 期第 45 页
[4]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冷少农传略》,2011 年 12 月第 1 版,2012 年第一次印刷, 第 46 页。
(作者:郑天赐,退休学者,旅澳华人,现居澳大利亚堪培拉)
郑仲坚将军生平
姓名:郑仲坚
别名:彦熙、辑皆、笈阶、退盦
生辰:1894年9月11日
民族:汉
忌日:1976年元月6日
籍贯:河南荥泽
地区:贵阳
国家:中国
职业:军人
前排右三为军政部长兼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后排右二为南昌行营调查科长郑仲坚
时任九十四军参谋长的郑仲坚将军
时任训练总监部步兵监员的郑仲坚将军
郑仲坚将军,祖籍河南荥泽,于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一日在贵阳诞生。毕业于贵州讲武堂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六期。
辛亥革命早年,任黔军第一团第二营排长、连长,第五旅副官长兼警卫连长,曾在第五旅长何应钦昆明遇刺时只身营救何应钦脱险。后因奉命联系袁祖铭参加北伐成功,任北伐左翼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
东征北伐期间,任黄埔军校教导团团部少校参谋,第一团团部少校参谋,党军第一旅旅部中校参谋、第一师师部中校参谋;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中校参谋,东路军总指挥部中校参谋,第一路军总指挥部中校参谋,训练总监部中校步兵监员,武汉、开封、广州、郑州行营中校参谋,南昌行营上校调查科长,少将作战科长。
郑仲坚于一九二五年经周恩来冷少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奉命潜伏在何应钦身边。在“一二三次围剿”期间,他数次直接参与拟制国民党军“围剿”红军的计划。他按冷少农的布置,将“围剿”计划秘抄后交给冷少农,再由冷少农按秘密通讯方式报送上海,最后送达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处。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赢得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率部赴前线抗击日寇,任一二一师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九十四军少将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参加了抗战十大战役中的六大战役。抗战胜利后,任云南警备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第六编练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国防部中将部付等职。
一九五零年经周恩来批准解甲归田。一九七六年一月六日子夜,贵阳大雪飘凛,将军在睡梦中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三岁。
(来源:世界郑氏网)